天才一秒记住【腐趣阁】地址:fuquge.com
《非遗回归》
一、晨雾里的二十八宿旗
三月三的卯时三刻,灵山主峰石屏峰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山脚下的云溪镇已被第一缕晨曦唤醒。青石板路上蒸腾着露水与艾草的清香,二十八面绣着星宿纹的杏黄旗自城隍庙蜿蜒至山脚,每面旗角都坠着竹编的风铃,风过处便响起细碎的清响,恍若星子在云间私语。
十岁的小满攥着母亲给的铜钱,羊角辫上还别着昨夜新摘的辛夷花,正蹲在糖画摊前看得入神。熬糖的铜锅里翻涌着琥珀色的糖浆,师傅手腕轻转,一条腾云的赤龙便在青石板上成形,龙须处点缀着细碎的金箔,在晨光中闪烁如真。周围的孩童们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唯有小满注意到糖画摊旁的竹编摊位——那位总戴着靛青头巾的陈爷爷,正坐在老槐树下,手中翻飞的竹条渐渐化作半条龙身。
“小满!”母亲的呼唤从熙攘的人流中传来,“别光顾着看糖画,今日庙会要给你求支学业签的。”小满不情愿地站起身,指尖不小心蹭到石缝里的七叶莲,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她掌心映出细碎的虹光。忽然,老槐树上的竹编风铃集体作响,她抬头望去,只见陈爷爷手中的竹龙已初具雏形,龙须处缠绕着水纹图腾,竹节间隐隐泛着幽蓝光泽,竟似活物般昂首欲飞。
二、竹编铺的陈年旧物
云溪镇的竹编铺藏在巷子深处,门楣上“青岚阁”的匾额已有些褪色,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小满跟着陈爷爷跨过门槛时,鼻尖萦绕着陈年竹香与樟木的气息,屋内梁柱上挂满了各式竹编:有巴掌大的竹蝉,翅膀薄如蝉翼却能振翅鸣响;有三尺长的竹箫,吹孔处还留着岁月的包浆;最醒目的是正中央的竹编龙舟,船身刻着灵山三十六峰的轮廓,船头立着手持令旗的葛洪像,衣袂间竟嵌着会随光变幻的萤石。
“这些都是爷爷年轻时的手艺。”陈竹舟老人从博古架上取下一个漆盒,里面整齐码放着泛黄的手稿,“云溪竹编始于东晋葛洪炼丹时,他用灵山苦竹编作丹炉护具,后来百姓仿其法编作祈雨的龙形,渐渐成了咱们的传家手艺。”小满轻轻翻开手稿,泛黄的宣纸上画着复杂的竹编图谱,每道工序旁都注着小楷:“选竹需在冬至后,取背阴处三年生苦竹,经七七四十九日阴干方得竹魂。”
“爷爷,刚才在庙会看到的竹龙,龙须为什么要缠水纹?”小满指着图谱上的龙首部分问道。陈爷爷的指尖划过纸面,眼底泛起微光:“那是‘引龙归海’纹,当年葛仙翁在鄱阳湖畔祈雨,便是以水纹引动竹龙体内的灵气。如今虽不需祈雨,却要让竹编里的精气神活着。”他忽然从腰间取下一个竹筒,倒出几根竹条:“试试?就从编龙须开始。”
三、竹条里的山水精魂
小满捏着细如发丝的竹条,指尖微微发颤。陈爷爷说过,竹编讲究“三分手艺七分悟”,可她总觉得这些竹条硬邦邦的,完全不像糖画那样听话。阳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竹篾上,她忽然想起今早摸到的七叶莲露珠——那些竹条在晨露浸润后,似乎真的带着某种温度。
“别盯着竹条看,用心听。”陈爷爷忽然握住她的手,将竹条贴在她掌心,“灵山的苦竹长在岩缝里,吸收着日月精华,每根竹纤维里都藏着山风的声音、云雾的形状。你瞧这竹节,像不像玉京峰的层岩?这竹青,可是沾着鄱阳湖水的灵气呢。”小满静下心来,果然听见竹条在掌心发出极细微的“噼啪”声,仿佛是沉睡的精魂在苏醒。
不知过了多久,当小满回过神时,手中的竹条已编出半根龙须,水纹图腾自然流转,末端还微微上翘,竟真似要入水遨游。陈爷爷颔首微笑,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里面装着细碎的萤石粉:“这是用灵山夜明砂磨的,从前的老匠人会在竹编完工时撒上,让竹龙在月夜里能引动星光。”小满小心翼翼地将萤石粉撒在龙须上,幽蓝的光芒顿时亮起,映得她的眼睛亮晶晶的。
四、庙会深处的记忆匣子
晌午的庙会达到高潮,城隍庙前的空地上,舞龙队正在表演“七星追月”。九条竹编龙随着鼓点翻腾,龙身里的萤石在阳光下幻化成流动的星河,小满一眼就认出领头的竹龙正是陈爷爷的得意之作“青岚号”,龙睛处嵌着两枚浑圆的夜明珠,相传是从鄱阳湖底捞出的古物。
“小满,来尝尝竹香粽。”母亲端着青瓷碗走来,粽叶青翠欲滴,裹着糯米与竹荪的清香。小满咬了一口,忽然看见人群中挤进来一个穿蓝布衫的老奶奶,手中捧着个漆盒,盒盖绘着褪色的竹龙纹。“竹舟他叔,”老奶奶颤巍巍地递过漆盒,“这是我家老头子临终前让我交给你的,说对不起当年那件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大话灵山》转载请注明来源:腐趣阁fuquge.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