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腐趣阁】地址:fuquge.com
一、东晋烽烟:乱世悬壶启征程
太兴三年的建康城被细雪笼罩,朱雀桥上的青石板缝里渗着前朝战乱的血渍,秦淮河上漂浮的纸钱如白色蝴蝶,随波逐流。葛洪立在桥头,手中《黄帝内经》的竹简硌得掌心发疼,三年前洛阳沦陷的火光又在眼前闪过——胡人铁蹄踏破城门时,他正背着药箱往城东奔走,却见白发老妪抱着夭折的孙儿跪在废墟中,怀里还揣着半片没吃完的麦饼。
“先生,吴地又起瘟疫了。”书童抱朴的声音惊醒了他的回忆。少年衣摆沾着泥星,药箱带子磨出了毛边,却仍紧紧抱着那套跟随他们辗转千里的青铜针灸具。葛洪望向对岸民居,几缕青烟在寒雾中显得格外稀薄,忽然想起鲍靓师父临终前的话:“道者,当济天下生灵,而非独善其身。”袖中银针突然发烫,他猛地转身,青衫衣摆扫过桥栏上的积雪:“收拾行囊,我们去灵山。”
五日后的卯时,师徒二人在信州地界望见灵山诸峰。云雾在花岗岩峭壁间翻涌,如仙人挥毫泼墨,最东侧的山峰下有片谷地,三股清泉汇聚成溪,溪旁生着大片艾草与菖蒲,叶片上的露水在晨光中泛着虹彩。葛洪闭目细嗅,风中竟带着若有若无的药香——是白术的清苦混着茯苓的甘淡,正是他遍寻的“地脉灵枢之相”。“就此处吧。”他蹲下身,指尖抚过湿润的泥土,忽然发现草根处藏着几株野生黄芪,根部缠着细小的赤链蛇,却互不侵犯,“此峰地气调和,草木共生,正合道家阴阳之道。”
二、结庐初记:茅檐竹牖纳天地
草堂的梁木是葛洪亲自砍伐的百年松木,树皮上的虫蛀痕迹被他用朱砂画成驱邪符,每道符纹都顺着木纹走势,宛如天生。抱朴扛着斧头跟在身后,看着先生褪去青衫,露出被药箱磨出老茧的双肩,忍不住嘟囔:“山下明明有废弃的茅屋,先生为何非要亲手搭建?”葛洪擦着汗笑,斧头起落间木屑纷飞:“非亲手搭建,不足以承天地灵气。你看这松木,生在向阳坡,吸足了二十载日光,正是筑庐的良材。”
春分日,他们在溪边开垦药田。葛洪用枯枝在地上画出二十四节气种植图,每道线条都暗含五行方位:“立春种白术,取其震位木性;雨水播茯苓,应坎位水德。”抱朴蹲在一旁,看着先生沾满泥土的手掌,忽然发现他的鬓角竟有了星星白发——那年葛洪不过三十有五,却因连年战乱与瘟疫,面容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先生,您的头发……”少年欲言又止。葛洪却抓起一把土,让细沙从指缝滑落:“白发何足惜?能让这荒地长出救命的草药,胜过万千乌发。”
丹炉选址在峰顶背阴处,葛洪用罗盘定了方位,又取五方土混合灵山朱砂筑基。他赤脚站在筑基台上,口中念着《淮南子》里的炼土诀,每踏一步,地面便浮现出八卦纹路。炉成之日,他祭上三盏清酒,对青天遥拜:“愿得丹砂济世,不求羽化成仙。”山风掠过炉顶,竟将酒香吹散成灵芝形状,惊飞了栖息在古松上的仙鹤,松针簌簌落在丹炉边缘,如仙人撒下的祝福。
三、瘟疫初现:暴雨寒夜里的奔行
端午前的暴雨持续了七日,谷中溪水暴涨,冲毁了半亩药田。葛洪冒雨抢救种苗时,见下游村落升起几缕稀疏的炊烟——往常此时,该是家家户户插艾蒲、裹角黍的热闹景象,如今却寂静得可怕。他心头一紧,将最后几株黄连幼苗护在怀中,踩着泥泞往村里赶。
“先生,张家娘子染了怪病!”村正跌跌撞撞冲进草堂时,葛洪正在晾晒被雨水打湿的《肘后备急方》。病人双颊潮红如涂丹砂,手指蜷曲如鸡爪,喉间发出破风箱般的喘息,手臂上的紫斑触目惊心——正是三年前在洛阳见过的“天行斑毒”,此病借雨水传播,若不及时控制,整村人都将性命难保。
连夜冒雨进山采药,葛洪在悬崖边发现半丛野生黄连。崖壁青苔滑腻如膏,他腰间系着葛藤,左手举着火折子,右手执采药刀,忽然听见头顶石块松动的声响。“先生小心!”抱朴的惊叫混着雨声传来时,葛洪已坠入两丈深的岩缝,所幸被斜生的杜鹃枝拦住,手中的黄连却完好无损。他借着月光查看伤势,发现小腿被岩石划开寸长的口子,却笑道:“此崖生黄连,下必有地泉,正是《水经注》中记载的‘悬泉生良药’之地。”
四、悬壶济世:草木为兵战瘟魔
草堂成了临时医馆,竹篱上挂满晾晒的草药,石磨昼夜碾着药材。葛洪发明了“芳香熏治法”,将艾草、苍术、檀香研末,放在陶炉中焚烧,青烟弥漫处,病人咳嗽声渐轻。他教村妇们用荷叶包裹草药,蒸出“清瘟饮”,并特意在药方中加入灵山特产的云雾茶:“茶能解毒,又能引药上行,此乃天地赐给灵山的良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大话灵山》转载请注明来源:腐趣阁fuquge.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