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趣阁【fuquge.com】第一时间更新《这书我不穿了!》最新章节。
萧君泽亲切地接待了这些士子们,将他们引到一处涂黑的木板边,亲切地表示了他是一位学院的山长,正欲招收数术之道上有所成就的老师。
在场的士子都知道这一点,纷纷点头,也没有人瞧不起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只当他是哪家权贵。
萧君泽于是微笑着,给他们出了一道题,说是想考考他们。
众士子欣然应之。
萧君泽于是道:“列所开方数,以隅算一,自下增入前位至首位而止。
复以隅算如前陞增,递低一位求之。”
说完,用石膏粉笔,将题目写在了黑板上,这是后世的南宋时才出现的杨辉三角问题,如果懂得运算公式,很快就能算出来。
不过,这题明显超纲了。
诸士子抓耳挠腮……
萧君泽也不急,而是看着这些士子的提笔,在纸上写写算算。
数学的发展,是推动一切科学进步的基础。
在南北朝之时,数学已经被刘徽、祖冲之之类的大牛推进到割圆术、解线性方程组的程度,嗯,差不多等同初一数学。
但是,这样的优势并没有长期维持下去。
当欧洲数学进入大发展时期,各种在教科书上的名字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数学开始落后。
而在最近萧君泽研究历史上这些大数学家手稿时发现两边有一个最主要的区别——传承。
东方的教学书籍,讲的是言简意赅,写书时,用字能用多节约就多节约,比如祖冲之和儿子一起写的那本《缀术》里,有一句“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说的就是“等高处横截面积相等的两个同高立体,其体积也必然相等的定理”
。
这种书写方式,在古代,除了节约笔墨纸张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用,就是垄断知识——必须有老师解释,才能懂得这些内容,自学也不能说学不会,但所耗费的时间便海了去了,而且极容易失传。
所以,隋唐时期,《缀术》一直是数学上的最高著,后人直接对祖家父子的书“学官不能察其深奥,故将其弃而不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能看穿万物信息》《独悦你[带球跑]》《灾变卡皇》《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回到我妈制霸内娱那几年》《逢君》《全民星海时代》《带着超市大逃亡》《大明:嘉靖修仙啦》《桃花山刘家修仙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