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民间志》转载请注明来源:腐趣阁fuquge.com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仲秋,钱塘江潮汛如期而至。海宁盐官镇的海塘边,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老者负手而立,凝视着天际翻涌的白线。江风掠过他斑白的鬓角,将怀中泛黄的宣纸吹起一角,露出上面斑驳的朱批:"朕之身世,实乃天家机密,断不可轻泄于人。"
这位老者正是海宁陈氏的后人陈邦直。此刻他手中握着的,是乾隆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写下的密诏。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当朝天子在陈府书房对他说的话,此刻又在耳畔回响:"朕每次见你陈家的楠木梁柱,总觉得比紫禁城的还要亲切些。"
雍正元年(1723年)的紫禁城飘着细雪,永和宫的暖阁里,侧福晋钮祜禄氏正咬着锦帕忍耐阵痛。产婆的银针在烛火下泛着冷光,突然一声婴儿啼哭划破寂静,却让在场所有人脸色大变——这个本该是皇子的婴孩,竟生得面白如雪,耳后还有颗朱砂痣。
"这孩子怕是养不活。"产婆战战兢兢地禀告。钮祜禄氏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突然想起数月前在白云观求得的签文:"玉兔捣药遇金蟾,真龙岂是池中物。"她攥紧被角,眼神逐渐坚定:"去把陈阁老的夫人请来。"
与此同时,海宁陈家的西跨院同样灯火通明。陈夫人王氏刚刚诞下麟儿,望着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婴儿,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血染红了襁褓,陈阁老陈元龙握着妻子的手老泪纵横:"夫人安心,为夫定要寻遍天下名医。"
当紫禁城的马车悄然驶入海宁陈家的后门时,正值寅时三刻。钮祜禄氏裹着狐裘下车,怀中婴儿的啼哭声在雪夜里格外清晰。陈元龙亲自掀开轿帘,两位母亲四目相对的刹那,仿佛听见命运齿轮转动的声响。
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春天,陈邦直正在家中整理先祖遗稿。忽然听见前院喧哗,管家慌慌张张跑来:"少爷,皇上来了!"
年轻的皇帝身着青衫,漫步在陈家花园的九曲回廊间。陈邦直注意到,皇帝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停留在廊柱的榫卯结构上。"陈爱卿,"乾隆忽然开口,"朕观你家园林,为何多用楠木?"
陈邦直心头一惊,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若有天家之人问及木材,便说这是前朝旧物。"他定了定神:"回皇上,此乃康熙爷南巡时所赐。"乾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手指轻轻摩挲着廊柱上的云龙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末世第一狠人》《我这万恶的谪仙之姿》《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岁岁平安》《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晋末长剑》
一分零二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腐趣阁fuqu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